諸蟲
論
內經 曰:腸胃為市,無物不受,無物不包。又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若夫飲食不能謹節,則朝損暮傷,自傷成積。積久成熱,濕熱相生,而諸般奇形之蟲,各從五行之氣而化生矣。若腐草為螢之類是也。諸蟲附依腸胃之間,若元氣尚實,未為大害,稍有虛損,遂能侵蝕,隨其蟲動而變生諸病也。若夫膈噎、勞瘵、癩風、蠱脹、狐惑,傷寒等證,無不生蟲。又如螇鼠應聲蟲之類,未易悉舉,醫者宜推類而治之。
醫說 云:九蟲者,一曰伏蟲,長四寸,為群蟲之長。二曰白蟲,長一寸,相生至多,其母長至四五尺,則殺人。三曰肉蟲,狀如爛杏,令人煩滿。四曰肺蟲,其狀如蠶,令人咳。五曰蝟蟲,狀如蛤蟆,令人吐逆嘔噦。六曰弱蟲,狀如瓜瓣,令人多唾。七曰赤蟲,狀如生肉,令人腸鳴。八曰蟯蟲,至微細狀,如菜蟲,居洞腸間,多則為痔漏、癰疽諸瘡,無所不為。九曰蛔蟲,長一尺,貫心則殺人。又有屍蟲,與人俱生,狀如犬馬尾或如薄筋,依脾而居,長三寸許,大害於人,然多因臟虛寒勞熱而生。又云,五臟之蟲心蟲曰蛔,脾蟲寸白,腎蟲如寸截絲縷,肝蟲如爛杏,肺蟲如蠶,皆能殺人。惟肺蟲為急,肺蟲居肺葉之內,蝕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聲嘶,藥所不到,治之為難。有人說《道藏)中,載諸蟲皆頭向下,惟自初一至初五以前頭上行,故用藥者多取月胐(取尾切,音斐,月三日明生之名)以前,蓋此也。如療寸白用良方錫沙、蕪荑、檳榔者,極佳。五更服,蟲盡下,白粥將息。藥用石榴根濃汁半升,下散三錢,丸五枚。
醫余 云:蛔蟲,九蟲之類,人腹中皆有之。小兒失乳而哺早,或食甜過多,胃虛蟲動,令人腹痛惡心,口吐清水,腹上有青筋,火煨使君子與食,以殼煎湯送下甚妙。然世人多於臨臥服之,又無日分,多不驗。唯是於月初四五間五更服之,至日午前蟲盡下,可以和胃溫平藥一兩日調理之,不可多也。凡蟲在人腹中,月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故中下旬用藥即不入蟲口,所以不驗也。牛馬之生,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並肩而行,下旬生者後隨之。貓之食鼠亦然,上旬食上假,中旬中假,下旬下假,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丹溪曰,濕熱之生,臟腑虛,則侵蝕,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先以肉汁或砂糖引蟲頭向上,然後用藥打蟲,方用楝樹根、檳榔、鶴蝨,夏取汁,冬濃煎,飲之。又萬應丸最好。腹內熱,腸胃虛,蟲行求食。上唇有瘡曰惑蟲,蝕其臟。下唇有瘡曰狐蟲,蝕其肛。(亦有口瘡非狐惑也)
李氏 曰:諸蟲皆因飲食不節,或飢飽失宜,或過飧腥鱠炙煿或鱉莧同食,以致中脘氣虛不運而成積,積久成熱,濕熱熏蒸,痰與瘀血凝結,隨五行之氣變化而為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為螢是也。九蟲,一曰伏蟲,長四寸許,為諸蟲之長。二曰蛔蟲,長尺許,貫心即殺人。三曰白蟲,長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轉大而長,亦能殺人。四曰肉蟲,狀如爛杏。五曰肺蟲,其狀如蠶。六曰蝟蟲,狀如蛤蟆。七曰弱蟲,又名膈蟲,狀如瓜瓣。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九曰蟯蟲,狀如菜蟲,形至細微。肉蟲令人心煩滿悶;肺蟲令人咳嗽;蝟蟲令人嘔吐呃逆,喜噦,嘈雜,愛吃泥炭,生米,茶鹽,姜椒等物。弱蟲令人多唾。蟯蟲居廣腸,多則為痔,劇則為癩,癰疽疥癬,多蟲之為害。赤蟲令人腸鳴。又有感觸蠢動之物,或山澗蛇虺水蛭遺精,誤飲其水,或草木果品,蟲聚其里,誤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脅,時作時止,諸藥不效,乃蟲證也。雄砂丸主之。婦人經閉腹大,僅一月間,便能動作,乃至過期不產,或有腹痛,此必蟲證,雄砂丸,或萬應丸主之。血鱉小兒最多,大人間有,蓋鱉因積瘀而成故也,追蟲打鱉丸。不敢下者,釣蟲黑白丸亦好。但釣後須服調脾和胃藥。
凡蟲證,眼眶鼻下青黑,面色痿黃,臉上幾條紅絲,如蟹爪分明,飲食不進,肌肉不生,沉重寒熱,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貫心殺人。又有應聲蟲,每語喉中,如有物作聲,相應者,有人教誦本草至雷丸,則無聲,乃頓服數枚而愈。狐惑蠱注見各條。體虛者俱宜先用補藥,扶其元氣,然後用王道之藥,佐以一二殺蟲之劑,如化蟲丸,使君子丸,五膈下氣丸之類。或追蟲後而繼以溫補亦可。不然則蟲去,而元氣亦散矣。體實蟲攻上膈,心腹絞痛,用樟木屑,濃煎湯服之,大吐。吐蟲痛減後,煎甘草湯與之和胃。如有積,自吐蟲者,用黑錫灰、檳榔等分為末,米飲下。下蟲用追蟲丸。取積藥苦楝根湯、萬應丸、萬病解毒丹,量選用。
脈法
脈沉實者生,虛大者死。尺脈沉而滑者,為寸白蟲。
丹溪 云:匿蝕陰肛,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外臺 云:蟲,脈當沉弱而弦,今反洪大,即知其蛔蟲甚也。(《關尹子》六七篇:我之一身,內變蟯蛔,外蒸蝨蚤)
治一切蟲方
八仙妙應丹 治山嵐瘴氣,傳屍勞瘵,水腫瘧痢,咳嗽黃疸,噎膈腸風痔漏,一切風氣,食積疼痛,瘡癩熱痰痞塊,赤眼口瘡,女人經脈不調,血瘕血閉,赤白帶下。小兒癲癇,一切疳積蠱積,並治。凡人面上白斑唇紅,能食心嘈,顏色不常,臉上有蟹爪路者,便有蟲也。此丹四時常服,不動真氣,有蟲取蟲,有積取積,有氣取氣,有塊取塊,一服見效。無病之人,春秋各服一服,打下蟲積,終歲無病。惟孕婦不宜服。
檳榔(雞心者,十二兩) 黑牽牛(頭末,三兩) 大黃(錦紋者) 雷丸 錫灰 白蕪荑 木香 使君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蔥白一斤,煎湯,露一宿為丸,如粟米大,每服四錢。病重年深體實者,加至五錢。五更蔥白湯或木香煎湯送下。取寸白蟲,用東方上石榴根,煎湯麵東服之。小兒服一錢或五分,天明取下病根,或蟲或如爛魚腸,或如馬尾、蛤蟆、小蛇,諸般怪物。或小便取下青黃紅白,或米泔等色,一服即出。取時務在房內坐桶,不要見風,出外湧泄。一云,加硇砂、甘遂尤妙。如虛老之人,用此推蕩後,服四君子湯數貼,尤好。
一方去使君子,名七轉靈應丹。如失聲,加沉香、琥珀各五錢。忌生冷勞腥等物一月。
寶鑑化蟲丸 治諸蟲。
鶴蝨(去上) 檳榔 苦楝根(去浮皮) 胡粉(炒,各一兩) 明白礬(枯,二錢半) 蕪荑 使君子(各五錢)
上為細末,米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服五丸,量人大小加減丸數。溫漿水入生麻油三四點打勻送下,清米飲亦可,不拘時。其蟲細小者,皆化為水,大者自下。
焦效丸
木香 鶴蝨(炒) 檳榔 訶子(麵裹煨,去核) 蕪荑(炒)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各七錢半) 大黃(一兩半) 烏梅(十四個,去核)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煎陳皮湯,或淡醋湯下。一方加黃連、黃柏各七錢半。
萬應丸 下諸蟲。
檳榔(五兩) 大黃(八兩) 黑牽牛(四兩,各為末) 皂角(十挺,不蛀者) 苦楝根皮(一斤)
上先將皂莢、苦楝根皮二味,用水一大碗熬成膏子,一處搜和前藥末三味為丸,如梧桐子大,又以沉香、木香、雷丸各一兩為末為衣,先以沉香衣,次用雷丸衣,又次用木香衣,每服三丸,四更時用砂糖水送下。
秘方萬應丸 治大人小兒腹內有蟲,及積氣塊痛,小兒疳病。
三稜(醋炒,五錢) 莪朮(醋炒,五錢) 檳榔(一兩) 青皮(麩炒,黃色) 橘紅 雷丸 乾漆(炒無煙,各五錢) 蕪荑(二錢半) 鶴蝨(三錢,略炒) 木香(不見火) 良薑(各二錢,陳壁土炒) 砂仁(二錢,去殼) 使君子 麥芽(炒,各五錢) 胡黃連(炒) 甘草(炙,各三錢) 神麯(炒黃色,五錢)
上為細末,醋打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下。
化蟲丸 能化蟲為水。
硫黃(一兩) 木香(五錢) 密陀僧(三錢) 附子(一枚,炮,另為末)
上先以附子末,醋一盞熬膏,余藥研為細末,和勻,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荊芥茶清下。
木香三稜散 治腹中有蟲,面色痿黃,一切積滯。
黑牽牛(半生半炒取末,五錢) 大腹皮(三錢) 檳榔 雷丸 錫灰(醋炒) 三稜(煨) 蓬朮(煨) 木香(各二錢) 大黃(三錢)
一方加阿魏一錢,蕪荑三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用砂糖水調服。先將燒肉一片,口中細嚼吐出,然後服藥。
烏梅丸 治臟寒蛔蟲動作,上入膈中,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食即嘔,常自吐蛔,有此證候謂之蛔厥,此藥主之,又治久痢。
烏梅(三百個) 黃柏(炙) 細辛(去苗)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去蘆,各六兩) 乾薑(炮,十兩) 當歸(去蘆,四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四兩) 黃連(去須,十六兩)
上為搗篩,合治之。以醋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煉蜜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補金散 治諸般蟲。
鶴蝨(生) 雷丸 定粉 錫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食前,少油調下。又用豬肉一兩,燒熟撒藥在上,細嚼亦得。每服藥時,用雞翎甘遂末一錢,與前藥一處服之,其蟲自下矣。
雷金散 治諸蟲。
雷丸末(八分) 鬱金末(七分) 黑牽牛末(一錢半)
上三件末和勻,以生油調下三兩匙,飯壓之。
追蟲散 取寸白蟲。
黃丹(半兩,炒) 錫灰(一兩,羅) 定粉(二兩)
上同研極細末,每服一錢,先燒豬肉五片吃了,後以生油一口許調藥服,至晚取下,婦人有胎不可服。李副統女子,年十三,壹服取蟲一抄,終身不發。
廣濟方 取寸白蟲,亦療蛔蟲。
酸石榴根皮(東引者,切,二升) 檳榔(十枚)
上二味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渣,以粳米煮稀粥,平旦空腹食之。少間蟲並死,快利神效。
雄砂丸 善殺諸蟲。
鶴蝨 蕪荑 乾漆 殭蠶(各三錢) 貫眾 硃砂 酸石榴皮(各五錢) 雄黃 雷丸 甘遂(各一錢半)
上為末,米煮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五更時粥飲下。
追蟲丸
大黃 黑醜(各一兩) 山楂 莪朮(各六錢) 檳榔 大腹皮(各四錢) 雷丸 砂糖(各三錢) 木香(二錢) 皂角(一錢)
上為末,沸湯調,量人大小,虛實服之。
苦楝根湯
苦楝根(去外苦皮曬乾)
上銼,每一撮,入黑豆二十粒,水煎,臨熱入砂糖二錢調服,晚飯不可食,待藥氣行。
使君子湯 治小兒臟腑虛滑,疳瘦下利,腹脹脅痛,不思乳食。常服去蟲補胃,消疳肥肌。
使君子 陳皮(各一兩) 厚朴 甘草 訶子(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一丸,米飲化下。小兒半丸,乳汁下。如兼驚及熱渴者,加青黛半兩,臟腑不調者去之。一方有川芎,無訶子、青黛。
取積藥
巴豆不拘多少,去殼。水略浸,去內外衣膜,紙壓去油,置薄刀上烘赤色,入雄黃、沉香各少許,為末。飯丸如粟米大;大人一分,小兒半分,食後砂糖水送下。
追蟲打鱉散 治血鱉。
黑醜 檳榔(各四兩) 雷丸 木香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大人四錢,小兒二錢。量人虛實,空心以滾湯入砂糖少許調下。待走去惡積蟲二三次,方進稀粥湯補住。
釣蟲黑白丸 凡胃口肚腹作痛,及肺竅失聲者,俱有血鱉,宜用:
磁石 雲母石 蛇含石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糯米糊丸,作白丸子,如黃豆大,每一丸,燈心煎湯下。後用黑丸子:
針砂 青黛 枯礬 甘遂(各等分)
上為末,醋煮糯米糊丸,如龍眼核大,以粗線一條穿住,燈心湯下,待病者作嘔,若不嘔再吃烏梅水一口;又含冷水一口,方為病者打擦胸前背上,略抽動其線,令病人嘔去冷水,仍作嘔聲,如是者三四次,黑白丸子挾病根瘀血齊吐出。吐後,須單隨各經病調治,方可除根。但煮糊須用極高山頂上泉,或武當回龍水為丸,倘若用別水則不吐轉。
黑錫散 治吐蟲有積。
黑錫(炒成灰) 檳榔(末,各等分)
上和勻,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經驗方 治婦人陰蝕瘡,陰戶中有細蟲,其癢不可忍,若蝕入臟腑即死。令人發寒熱,與勞證相似。
先用蛇床子煎湯洗淨,挹干,後以梓樹皮不拘多少,焙乾為末,入枯礬四分之一,麝香少許,敷之立效。
治五臟蟲方
五鳳丸 治肝勞熱,生長蟲在肝為病,令人恐畏不安,眼中赤壅。
烏雞卵(五枚,去黃) 黃蠟(三兩) 吳茱萸根(東行者,切,三升) 乾漆(四兩,炒煙盡) 粳米粉(半升)
上五味,以茱萸根、乾漆杵為細末,和入銅銚中,火煉,可丸如小豆大,隔宿勿食,清晨以米飲下一百二十丸,小兒五十丸,蟲即爛盡。
雷丸丸 治心勞發熱,心裡有長蟲,名蠱蟲,長一尺許,貫心即死。
雷丸(炒,五枚) 陳皮 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兩二錢半) 貫眾 蕪荑 青葙子 乾漆(各一兩) 亂髮(雞子大一團,燒灰存性) 殭蠶(炒,十四枚)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三服。
茱萸根湯 治脾勞熱,內有白蟲食脾,令人好嘔,而胸中咳嘔不出。
茱萸根(東行者,一錢) 火麻子(八錢) 陳皮(一兩半)
上三味,細切,水煎服,或下蟲,或下黃汁。凡合此藥,禁聲勿語方驗,蟲覺便無效。
前胡湯 治脾勞,身發熱,內有白蟲在脾為病,令人好嘔,而胸中咳嘔而不出。
前胡 白朮 赤茯苓 細辛 杏仁(去皮尖,另研) 草龍膽 常山(各一錢) 枳實 松蘿(各七分) 旋覆花(五分) 竹葉(七片)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溫服。若腹中熱滿悶,加芒硝半錢,梔子、黃芩、苦參各五分,加水煎。忌桃、李、雀肉、醋、生蔥、菜等物。
五膈下氣丸 治肺勞熱,瘦損,有蟲在肺為病,令人咳逆氣喘,所謂憂忿氣膈寒熱,皆從勞之所生,名曰膏肓疾,針灸不著。
麥門冬(去心.五兩) 蜀椒(炒,去汗,一兩) 遠志肉 附子 乾生薑 細辛 甘草(炙,各半兩) 百部 人參 白朮 黃耆(各七錢半) 桂心(一錢半) 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二十四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徐徐噙化下。忌豬肉、生冷、肥膩、及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等物。
三聖飲子 治勞熱生蟲,在肺為病。
茱萸根(東引者,五兩) 桑白皮(東引者,一升) 狼牙子(三兩)
上切細,以酒七升,煮取一升半,平旦服盡。
千金散 治腎勞熱,蟯蟲生於腎中,令四肢腫急。
貫眾(三兩,炒) 乾漆(二兩,炒煙盡) 蕪荑 胡粉 槐白皮(各一兩) 吳茱萸(五十粒) 杏仁(四十五粒,去皮尖,炒)
上為細末,平旦以井花水調服方寸匕,漸加,病瘥即止。
諸蟲治驗方
應聲蟲
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奇疾,每語,喉中必有物作聲相應。有道人教學誦本草藥名,至藍而默然。遂取藍握汁而飲之,少頃吐出肉塊,長二寸余,人形悉具。劉襄子思為永卒,景正被疾,逾年親見其愈。
楊勔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寢大。有道士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忽無聲,乃頓服數粒,遂愈。
酒蟲
齊州士曹席進孺,招所親張彬秀才為館舍,彬嗜酒,每夜必置數升酒於床隅,一夕忘設焉,夜半大渴,求之不可得,忿悶忽躁。俄頃,嘔吐一物於地。旦起視之,見床下塊肉如肝而黃,上如蜂窩,猶微動,取酒沃之,唧唧有聲,始悟平生酒病根本。亟投諸水火,後遂不飲。
誤吞水蛭
吳少師在關外,嘗得疾,數月間肌肉消瘦,每日飲食下咽,少時腹如萬蟲攢攻,且癢且痛,皆以為勞瘵也。張銳是時在成都,吳遣驛騎招致,銳到興元,既切脈,戒云:明日早且忍飢,勿啖一物,俟銳來為之。計旦而往,天方劇暑,白請選一健卒,往十里外取行路黃土一銀盂,而令廚人旋治面,將午乃得食,才放著,取土適至,於是溫酒一升,投土攪其內,出藥百粒,進於吳飲之,覺腸胃擊痛,幾不堪忍,急登溷,銳密使別坎一穴,便掖吳以行,須臾,暴下如傾,穢惡鬥許,有馬蝗千餘。宛轉盤結,其半已困死。吳亦憊甚,扶憩竹榻上,移時方餐粥一器,三日而平。始信去年正以夏夜出師,中途燥渴,命候兵持馬盂挹澗水,甫入口,似有物焉,未暇吐之,則徑入喉矣。自此遂得病。銳曰:蟲入人肝脾里,勢須滋生,常日遇食時則聚丹田間,吮咂精血,飽則散處四肢,苟惟知殺之而不能掃盡,故無益也。銳是以請公枵腹以誘之,此蟲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飢畢集,故一藥能洗空之耳。吳大喜,厚賂以金帛,送之歸。
寧國衛承務者,唯一子,忽得疾羸瘦如削。醫以為瘵疾,治療無益。醫劉大用問其致疾之由因,曰嘗以六月飲娼家醉臥桌上,醒渴求水不得,前有菖蒲盆水清淨,舉而飲之,自是疾作。劉默喜,密遣僕掘田間瘀泥,以水沃漻,取清汁兩碗,置几上。令隨意飲,衛子素厭疾苦,不以穢為嫌,一飲而盡。俄,腸胃間攻轉攪刺,久之始定,續投以宣藥百粒,隨即同瀉下水蛭六十餘條,便覺襟抱豁然。劉曰:此蓋盆中所誤吞也。蛭入人腹,藉膏血滋養,蕃育種類,每黏著五臟,牢不可脫,然久去蟲渠,思其所嗜,非以此物致之,不能集也。然尪羸,別以藥調補。
有人因醉,薄暮渴飲道傍田水,自此忽患胸腹脹滿,遍醫不效。人亦莫識其病,因干,宿客邸,夜半思水飲,僕覓之,僕夜捫索見有缸數只,疑店主以此貯水,遂取一碗,與其主飲,便覺胸次豁然,再索之,忽覺臟腑急,於店後空地大瀉一二行。平明視之,所瀉乃水蛭無數。繼看夜來所飲缸水,乃主人刈藍作澱者,其病頓愈。方思前時渴飲田水,不覺誤吞水蛭在腹,遂成脹痛之疾,乃蛭為害。今人耘田為此蟲所齧,以澱塗之,無不愈也。
誤吞蜈蚣
有村店婦人,因用火筒吹火,不知筒中有蜈蚣藏焉。用以吹火,蜈蚣驚迸竄入喉中,不覺下胸臆。婦人求救,人無措手。適有人在傍云:可討小豬兒一個,切斷喉,取血,令婦人頓吃之。須臾,以生油一口灌婦人,遂噁心,其蜈蚣滾在血中吐出,繼與雄黃細研,水調服,遂愈。
諸蟲人耳
蟲之類能入耳者,不獨蚰蜒。如壁蝨,螢火,扣頭皂角蟲,皆能為害。有人患腦痛,為蟲所食,或教以桃葉為枕,一夕蟲自鼻中出,形如鷹嘴,人莫識其名。有人蚰蜒入耳,遇其極時以頭撣柱至血流不知,云癢甚不可忍。蚰蜒入耳,往又食髓至盡,又能滋生。凡蟲入耳,用生油灌妙。
蚰蜒及百蟲入耳,取驢乳灌耳中,當消成水。百蟲入耳,以桃葉火熨之,卷而塞耳中,立出。
苦寸白蟲
趙子山,字景高,寓居邵武軍天王寺。苦寸白蟲為撓,醫者戒云:是疾,當止酒。而以素所耽嗜,欲罷不能。一夕醉於外舍,歸已夜半,口乾咽燥,倉卒無措。適值廊廡間有甕水,月色下照,瑩然可掬。即酌而飲之,其甘如飴,連盡數酌乃就寢。迨曉,蟲出盈席,覺心腹頓寬,宿疾遂愈。一家皆驚異,驗其所由,蓋寺僕日織草屨,浸紅藤根水也。
蔡定夫基戡之子康積,苦寸白蟲為孽。醫者使之碾檳榔細末,取石榴東引根煎湯調服之。先炙肥豬肉一大臠置口中咽,阻其津膏而勿食。云:此蟲惟月三日以前其頭向上,可用藥攻打。餘日即頭向下,縱有藥皆無益。蟲聞肉香咂啖之意,故空群爭赴之,覺胸中如萬箭攻攢,是其候也。然後,飲前藥。蔡悉如其戒不兩刻,腹中雷鳴,急登厠,蟲下如傾,命僕以枝挑撥,皆聯綿成串,幾長數丈,尚蠕蠕能動,舉而拋於溪流,宿患頓愈。
金蠶毒
虞氏云:曾治一婦人,因採桑,見桑有金蟲如蠶者,被其毒,謂之金蠶毒,腹中絞痛欲死。予以樟木屑濃煎湯與之,大吐,吐出有金絲如亂髮者一塊,腹痛減十分之七八,又與甘草湯連進二三盞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