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禁
論
原病式 曰:熱甚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而氣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神無所用,故液滲於膀胱而旋溺遺失,不能收禁也。
戴氏 曰:小便多者,乃下元虛冷,腎不攝水,以致滲滯,宜生料鹿茸丸。睡著遺尿者,此亦下元虛冷,治如前法。有盛喜致小便日夜無度,乃喜極傷心,心與小腸為表裡,宜分清飲合四七湯煎服,再以辰砂妙香散,或小菟絲子丸間服。小便數者,頻頻欲去而溺不多,但不痛耳,此腎與膀胱俱虛,客熱乘之,虛則不能制水,宜補腎丸、六味地黃丸。熱又水道澀而不利,八正散、或五苓散加黃柏、知母、麥門冬、木通。大便硬,小便數者,是謂脾約病,脾約丸主之。
丹溪 曰:小便不禁者,屬熱屬虛。熱者,五苓散加解毒;虛者,五苓散加四物。
王節齋 曰:小便不禁,或頻數,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殊不知屬熱者多。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安,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故年老人多頻數,是膀胱血少,陽火偏旺也,治法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收澀之劑,如牡蠣、山茱萸、五味之類,不可用溫藥也。病本屬熱,故宜瀉火,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益虛矣,故宜補血。補血瀉火,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
東垣 云:小便遺失者,肺金虛也,宜安臥養氣,禁勞役,以黃耆、人參之類補之。不愈當責有熱,加黃柏、生地黃。
樓氏 曰:下焦虛脫者澀之。經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仲景云:下焦竭則遺溺失便,其氣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又云:下焦不歸,則遺溲。世用桑螵蛸、雞肶胵之類是也。
李氏 曰:小便不禁,出而不覺,赤者有熱,白者氣虛。實熱乃膀胱火動,四苓散合三黃湯,加五味子、山茱萸少許。虛熱四苓散合四物湯,加山梔,升麻。虛乃腎與膀胱氣虛,十全大補湯加益智仁,或縮泉丸、大菟絲子丸、二苓丸。遇夜陰盛愈多,內虛自汗者,秘元丹。內虛濕熱者,腎氣丸、八味丸減澤瀉、附子,加五味子、杜仲、破故紙、倍山茱萸。內虛寒冷者,古桂附湯,大菟絲子丸加肉桂。頻數而少,輕於不禁,勞心者,妙香散、桑螵蛸散。勞役傷脾者,補中益氣湯。脾約證見傷寒。下虛內損,則膀胱不約,便溺自遺,或尿後餘瀝,皆火盛水不得安,治宜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而佐以牡蠣、山茱萸、五味子之類,不可用溫藥,古方補陰丸最妙。婦人產後傷胞,小兒胞冷,雞肶胵散主之。
治內熱小便不禁方
茯苓琥珀湯 治膏粱濕熱內蓄,不得施化,膀胱竅澀,小便頻數而短少,脈沉緩,時時帶數。
茯苓 豬苓 白朮 琥珀(各半兩) 澤瀉(一兩) 滑石(七錢) 甘草(炙) 桂(去皮,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煎長流水一盞,空心食前調下。待少時,以美膳壓之。
解毒四苓湯 治有熱小便不禁。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黃連 黃柏 梔子 山茱萸(各一錢) 五味子(十五粒)
上銼,水煎服。
治內虛小便不禁方
四物合四苓湯 治虛弱不禁。
白朮 茯苓 澤瀉 豬苓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山茱萸(各一錢) 五味子(十五粒)
上銼,水煎,空心服。
參耆湯 治氣虛,遺溺失禁。
人參 黃耆(蜜水炒) 茯苓 白朮 當歸 熟地黃 陳皮(各一錢) 益智仁(八分) 升麻 肉桂(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服。年老之人虛寒遺溺者,多加附子,名參附湯。補中益氣湯加益智、五味子,亦可服。
參朮湯 治身體虛瘦,遺溺失禁。
人參(八分) 白朮(麩炒) 黃耆(蜜水炒) 山藥(炒) 白芍藥(酒炒,各一錢) 山茱萸(酒蒸,去核) 酸棗仁(炒,各七分) 甘草(炙,四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二苓丸 治心腎不足,精神恍惚,小便淋瀝不禁。
赤茯苓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以新汲水澄,去新沫,控干別去,地黃汁與好酒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鹽酒嚼下。
桑螵蛸散 治勞傷心腎,小便頻數如米泔色,能安神定志,有服此藥,不終劑而愈。
桑螵蛸(鹽炙) 遠志(去心) 龍骨 人參 菖蒲(鹽炙) 茯神(去木) 鱉甲(醋炙)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臨臥人參湯調服。
既濟丸 治小便不禁。
菟絲子(酒製) 益智仁(炒) 茯苓 韭子(炒) 肉蓯蓉(酒洗) 當歸 熟地黃(各五錢) 黃柏(鹽酒炒) 知母(鹽酒炒) 牡蠣(煅) 石棗(酒蒸,去核,各三錢) 五味子(一錢)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鹽湯下。
水芝丸 治上焦真氣虛弱,小便頻數,日夜無度。
蓮肉(去皮,不拘多少,用好酒浸一二宿,豬肚一個,將蓮肉入肚中,多半為度,水煮熟取出,切,焙乾)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益智丸 治下元氣虛,小便頻數。
人參 黃柏(酒浸,各五錢) 益智仁(六錢) 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五更臨臥滾水酒任下。
加味地黃丸 治內虛熱者,小便頻數不禁。
熟地黃(八兩,杵膏) 山茱萸(酒蒸,去核) 乾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 牡蠣 五味子(各三兩)
上為末,地黃膏和,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滾湯下。一方六味丸去澤瀉,加益智仁。
小菟絲子丸
石蓮肉(二兩) 菟絲子(酒浸,五兩) 白茯苓(一兩半) 山藥(二兩,內七錢打糊)
上為末,用山藥粉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酒鹽湯任下。
一方 治小便遺失。
阿膠(炒成珠) 牡蠣 鹿茸(酒浸) 桑螵蛸(酒炙,各等分)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任下。
雞肶胵散 治遺尿失禁。
雞肶胵(一具並腸,男用雌,女用雄,洗淨燒灰)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或加豬脬燒灰。
一方 治遺尿失禁。
破故紙為末,每服二三錢,空心熟水調下,又宜氣海穴灸之。
治虛寒小便不禁方
衛真湯 治男婦元氣衰憊,榮衛怯弱,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盛下虛,夜夢鬼交,覺來盜汗,面無精光,唇口舌燥,耳內蟬鳴,腰痛背倦,心氣虛乏,精神不安,驚悸健忘,飲食無味,日漸瘦悴,外腎濕癢,夜多小便,腫重冷痛,牽引小腹,足膝緩弱,行步艱難;婦人血海久冷,經候不調,或過期不止,或一月兩來,赤白帶下,漏分五色,子宮感寒,久不成孕,並皆治之。此藥大能生氣血,遇夜半子時腎水旺極之際,補腎實臟,男子攝血化精,諸病未萌之前,皆能制治,使不復為梗。
人參(一兩半) 金釵石斛(五兩) 白茯苓 木香 肉豆蔻 山藥 熟地黃(各三兩) 牛膝(童便酒浸一宿) 生地黃(各二兩) 當歸 青皮(去白) 丁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調下,鹽湯亦得,空心食前服,婦人諸病,童便同酒調,空心下。
大菟絲子丸 治內虛里寒,自汗不止,小便不禁。
菟絲子 肉蓯蓉(各二兩) 黑附子 五味子 鹿茸 雞肶胵 桑螵蛸(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酒任下。一方有牡蠣一兩。
韭子丸 治老人下元虛冷,小便不禁或成白濁。
韭子(炒,六兩) 鹿茸(酥炙,四兩) 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黃 當歸(各二兩) 菟絲子(酒浸) 巴戟(去心,各一兩半) 杜仲(炒) 石斛(去蘆) 乾薑(炮) 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老人又宜八味丸加益智仁,去澤瀉。
鹿茸丸 治久虛冷,小便白濁,滑數不禁。
鹿茸(酥炙) 牛膝(酒浸) 五味子(各二兩) 石斛 杜仲(薑汁炒) 巴戟(去骨) 山藥 菟絲子(酒煮,搗爛) 川楝肉 澤瀉(各一兩) 附子(炒) 官桂 沉香(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酒下。
一方 治男子婦人一切虛冷之疾,活血駐顏,減小便,除盜汗;治婦人久不生育,似帶疾而非,時有遺瀝,並皆治之,功效不可具述。
蒼朮(切焙) 川楝子 茴香 吳茱萸(湯洗) 破故紙 胡蘆巴(並炒,各一兩) 山藥(二兩) 川薑 川烏 草烏(並炮,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婦人艾醋湯下,日二服。
秘元丹 治冷氣攻心,腹痛泄瀉,自汗遺溺,陽衰足冷,真氣不足,一切內虛里寒等證。
白龍骨(三兩) 訶子(十枚) 砂仁 辰砂(各一兩)
上為末,糯米粥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酒下二丸,臨臥冷水下三丸。忌蔥茶韭。
縮泉丸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數,一日夜百餘次。
益智仁 天台烏藥(各等分)
上為末,酒煮山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鹽湯下。
一方 治夜多小便。
益智仁(二十個,連皮) 赤茯苓(二錢)
上銼,水煎,臨臥熱服。
一方 治小兒小便不禁,夜多遺尿。
益智仁(一兩,鹽水浸一宿,炒乾,去殼)
上為末,每用二茶匙,米湯調下。
一方 治下焦虛冷,小便數損無力。
生薯蕷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於鐺中煮酒沸,下薯蕷,不得攪,待熟加鹽蔥白,更添酒,空腹服二三盞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