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熱並夾驚
小兒傷寒,初得渾身發熱無汗,多啼笑,有如驚風,俱宜發散退熱,莫令渴,當發散,以羌活散、柴胡散主之,夾驚者加防風、荊芥□□□□□□□□□□□。
鼻塞不通,薄荷散。如感傷寒之重者,當仲景方治之。
羌活散 治傷寒驚風熱症。
川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茯苓 枳殼 地骨皮 天麻 甘草
上各等分,薄荷、姜引。治驚熱,加蟬蛻。
柴胡散 治傷寒無汗,壯熱頭痛,體痛腮腫。
柴胡(七分) 石膏 炒芩 甘草 赤芍 乾葛 麻黃(五分)
上薑、蔥白三寸,豆豉一撮。
竹葉石膏湯 治傷寒虛煩燥渴。
石膏(一錢) 麥冬(五分) 半夏(三分) 甘草(三分) 竹葉(三分)
上姜三片,粳米五十粒,米熟為度。
薄荷散 治嬰兒鼻塞不通,夾驚傷寒。
府荷(七分) 全蠍(一個) 羌活(四分) 甘草(四分) 麻黃(二分) 天竺黃(二分) 白色殭蠶(三分)
上為末。作三次服,薄荷湯下。
傷寒咳嗽傷風
咳嗽者,肺感微寒,其症面赤,身熱痰盛。冬月嗽,乃傷風咳也,當以九寶飲主之。有涎痰濃疾,咽喉不利者,甘桔湯、金沸草散皆效。
九寶飲 治小兒嗽,是肺臟感寒,身熱噴嚏,皆效。
麻黃 府荷 大腹皮 紫蘇 陳皮 杏仁(各五錢) 桑白皮 肉桂(桂枝亦妙) 枳殼 甘草(各三分)
上姜引。如冷症,去府荷;熱症,去厚桂。
甘桔湯 治風熱毒氣上攻,咽喉腫塞,妨悶喉痛,肺壅咳膿咳血。
桔梗(三錢) 甘草(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煎服。加防風、荊芥,名通聖飲;熱甚,加黃芩。
金沸草散 治傷中腕有痰,時發寒熱,有類傷風。
前胡 旋覆花 荊芥(各四錢) 赤茯苓(二錢) 細辛 法半夏 炙甘草(各八分)
上銼。每服一錢,姜三片,棗三枚,水煎服。
荊防敗毒散 四時咳嗽皆治。
哮吼
夫哮吼專主於痰,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此痰寒包乎熱也。
定喘湯 諸病原來有藥方,□愁□喘□□□。麻黃桑杏尋蘇子,白果冬花更用良,甘草陳皮並半夏,水煎百沸不須□。病人遇此仙丹藥,服後方知定喘詳。
喘急
夫喘者,上氣急促,不能以息之謂也。有肺虛挾寒喘,有肺實挾熱喘,有水氣乘肺而喘者,又有熱喘發於夏不發於冬,冷喘則遇寒而發,又有氣喘、痰喘,宜五虎湯、蘇子降氣湯、千緡導痰湯主之。
五虎湯 治傷寒喘急、氣喘急等。
麻黃(五分) 杏仁(三個) 石膏(五分) 甘草(二分) 細茶(二分)
或加桑白皮五分。上銼,生薑、蔥白煎服。
四磨湯
檳榔 沉香 烏藥 舊枳殼
治七情
蘇子降氣湯 治食喘,虛陽上升,氣不升降。
真蘇子 法半夏 前胡 肉桂
薑、棗煎服。
千緡導痰湯 治痰喘不能臥,人扶而坐,一服而
生南星(一錢,火炮) 生半夏(七個,火炮) 陳皮 赤茯苓 □□□(各一錢) 皂角(一寸) 姜(引)
喉痹腮腫
夫喉以候氣,咽以咽物,咽則通水穀,接三脘以通胃。喉有九節,通五臟以擊肺。並行兩異,氣谷攸分。諸臟熱則腫塞不通,多涎唾者,乃風燥為之也,以甘桔湯主之。若夫卒然腫痛,水漿不入,語言不通,死在須臾,誠可驚駭,宜以新艾水飲之愈。
秘方歌云:喉痹為急病,須臾命不通。急研新艾水,入口便和同。臘月無新艾,蛇床瓶內燒,其煙才入口,此病一時消。
甘桔湯 治一切喉痹。
防風 荊芥 府荷 玄參 炒芩 甘草(各五分) 桔梗(一錢五分)
上銼,水煎,食後頻頻噙咽。咳嗽,加知母、貝母;肺壅,加阿膠;咽痛,加牛蒡子、竹茹;不得臥,加梔子;疫毒頭痛腫,加牛蒡子、大黃;唾膿血,加紫菀。
清咽利膈散 治咽痛,清火之劑。
桔梗 防風 荊芥 連翹 黃芩 梔子 金銀花 牛蒡子 □□□ 黃連 甘草 大黃
上銼,各等分,水煎服。
敗毒如神飲 治咽喉腫痛,喉頰腫痛,兼有毒症。此方
川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 前胡 桔梗 升麻 □□ □□ □□ 青木香 府荷 連翹 赤芍
上銼,各等分,薄荷引。
通隘散
硼砂(一錢) 茹茶 酒黃 青黛(各五分) 牙硝(三分) 川連(三分) 寒水石(五分) 冰片(一分)
上為末。吹入喉中,即效。
五軟
天柱骨倒者,項軟也,由真氣虛弱,客邪入腑,傳於筋骨,則項軟垂下無力。宜祛風退熱散。
用羌活 防風 細辛 黃芩 白芷 薄荷 當歸 川芎 甘草
白水煎服。
又宜附子、南星末,以生薑自然汁調貼項上可也。
又或久吐、久瀉、久病而軟者,宜用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法半夏 甘草
加肉桂。
手軟者,加薏仁米、當歸、秦艽、棗仁、防風、羌活、荊芥各等分,薑、棗引。
足軟者,六味丸。
熟地 淮山藥 白茯苓 丹皮 牛膝 澤瀉 鹿茸 五加皮
各等分服之。
五硬
側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腳手心如冰冷而硬。宜用小續命湯。
麻黃 人參 黃芩 川芎 芍藥 防己 棗仁 □□ 官桂(各一兩五錢) 防風(七錢五分) 附子(炮,去皮□,七錢五分)
上除附子、杏仁,並搗為粗末,次入二味夾和。每一錢,薑棗煎,空心服。有熱,去附子,官桂減半。
龜胸
由感風熱,凝注為痰,停滯心胸,咳嗽喘促,肺氣脹滿,攻於胸膈,漸成龜胸。或乳母過食辛辣,夏哺熱乳,亦成此症。治宜消食化痰丸。
製大黃(八分) 杏仁 百合 木通 桑皮 葶藶 天冬 枳殼 貝母(各五錢)
上為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一錢,白湯送下。
龜背
由客風吹背,傳入髓,故背脊如龜。或咳嗽久以致肺虛,腎無所生。腎主骨,風寒乘虛而入於筋骨,致精血不能流通,故骨虧而駝。宜枳殼防風丸。
枳殼 防風 當歸 松花 獨活 麻黃(各一錢) 大黃 桂心(八分)
上為末,蜜丸,綠豆大,糊丸。每服一錢,白湯下。
解顱
仲陽謂小兒生下,頭縫不合。腎主骨,而腦為髓海。因腎有虧,故不合也,名曰解顱。宜用六味地黃丸主之。
囟陷
由病久血氣虛弱,不能上充,故囟陷如坑,宜用當歸散、固真湯。
當歸散
當歸 桔梗 陳皮(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白水煎服。
固真湯
附子 人參 山藥 黃耆 肉桂 白朮 茯苓 甘草
白水煎服。
囟填
囟門腫起者,乃飢飽無度,寒熱乘於脾家,其氣上衝,故囟門腫起,宜大連翹飲、瀉青湯。
瀉青湯
川羌活 川芎 炒梔仁 龍膽草 當歸 防風 大黃(少許) 竹葉(引)
鶴膝風
此由腎氣不足,兩腿細小,骨腫大如鶴膝之狀。治宜屈膝散、六味丸。
屈膝散
防風 薏苡仁 牛膝 苦參(女便浸曬) 何首烏(男便浸曬,各一兩) 鹿茸(五錢) 殭蠶 天花粉 荊芥(各一錢) 肥皂核肉(一兩)
共為粗末。每用三錢,同冷飯糰四兩,牯豬油六錢,米、綠豆各一撮,水四碗,煎至三碗,分作二次溫服。
六味地黃丸加入牛膝、鹿茸。如或紅腫作痛成膿,治用補中益氣湯。腫硬色白,不治。
痛風
百節走疼曰痛風,本因風熱濕相攻。又有血虛並痰論,治法須詳各因中。方用
痛風大法芎芷蒼,星歸酒芩合為方。在上加羌威靈桂,在下通柏膝已詳。
盤腸氣
初生小兒三日內啼哭,腹內響,打屁,陰囊稀,名為盤腸氣。宜
車前子 防風 薄荷 甘草 玄胡索 木通 蟬蛻(水洗,去頭足)
上燈心一丸,同煎服,如唇紅目赤,加宣黃連一分。
滿月百日內發者:
車前子 玄胡索 小茴 豬苓 澤瀉 鉤藤(各三分) 赤茯苓 木通(四分) 甘草(一分)
燈心煎。
如藥不便,用燈心火爆四花穴,即臍上下左右是也,即愈。
五疳門
疳者,干而瘦也。此由寒熱失理,飲食香甜不節,或因久吐、久瀉、久痢、久瘧、久汗、久咳、久瘡,以致脾胃虧損,亡失津液而成也。
心疳好吃鹽和水,肝腑夜後汗如珠。脾疳食肉不停時,肺疳壁土成塊服。勞疳體瘦骨如柴,腎疳食炭人不識。好手醫人細主張,五疳丸等可活命。
心疳面赤少精神,壯熱唇紅面帶黃。飲食皮膚流汗出,小便赤澀是心疳。宜用寧心丸治之。
赤茯苓 白茯苓 白茯神 蘆薈 琥珀 川連 釣鉤藤 遠志肉 蛤蟆灰 石菖蒲 麝香(少許)
上末糊丸。白湯送下。
肝疳白膜眼中漫,肌肉消瘦目赤腫。怕日羞明眼難開,此症之病是肝疳。
金換丹
白蒺藜(四錢) 川連(五錢) 五靈脂(五錢) 川芎(五分) 蘆薈(五錢) 胡連(五錢) 使君子肉(四錢) 夜明砂(三錢) 草豆蔻(四錢) 木賊(五錢) 甘草(四錢) 甘菊(一兩) 穀精草(一錢三分) 雄膽(五分) 辰砂(五分) 琥珀(五分) 麝香(三分)
上為末。宜竹刀切豬肝,煎熟,每日約服一錢,三日即愈(或如琥珀未有,用之亦甚驗)。
又煎肝藥末,用夜明砂二錢,醋炒,蛤粉二錢,穀精草二錢,硃砂一錢,辰砂一錢,海螵蛸一錢,麝香一分,亦要煎肝,空心服。
上二方乃家中祖傳,秘之又秘,活人無算,屢驗,當珍重之。
脾疳腹大青筋露,食物難消糞活白。黃瘦腹大或瀉泄,此症原來是脾疳。
祛疳調脾散
炒白朮(一錢) 白茯苓 淮山藥 炒扁豆 砂仁(便付) 六神麯(炒,各一錢) 陳皮 青皮 小茴 白豆蔻(去殼) 枳殼(各八分) 龍膽草 山楂肉 麥芽(炒黃) 藿香(各一錢) 防風 枳實 川厚朴 甘草(各八分) 胡黃連(五分) 使君子肉(十個,煨過)
上為末。每日空心服一錢,用二三沸飯湯調服,效驗之極。
肺疳潮熱嗽喘痰,皮膚疥癩燥涎生。毛髮豎起人不識,此症之病肺疳真。
化慝丸
蕪荑 青黛 蘆薈 川芎 白芷 川連 胡連 蛤蟆灰
各等分為末,豬膽汁浸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杏仁湯下。
腎疳骨熱生壅滯,齒黑唇烏鼻水清,時當眼暗腰又痛,此症之病是腎疳。
宜用六味地黃丸,加川楝肉、使君子肉,加入鹽湯送下,效。
家傳五疳丸
蘆薈(一兩,用豬瘦肉二兩,醋二碗,同蘆薈煮過,肉熟並醋去之,要□□有蘆薈,不灑水則無蘆薈也) 蕪荑(六錢,要白色者,用酒炒五次) 雷丸(五錢) 胡連(炒,三錢) 川連(三錢) 廣檳榔(十四個) 蟬蛻(去足,六錢) 土炒白朮(一兩六錢) 青黛(一兩) 赤茯苓(六錢) 麝香(二分) 青木香(六錢)
眼疳生膜,加夜明砂一兩炒。上為末,用猴麥粉和麵末,以豬膽五六隻調勻,糊丸如黍米大。每日服二三錢,空心服,將二三沸米湯送下,七日內見功立效。
疳腫者,乃由疳久,脾衰不能制水,故頭面四肢發腫脹,或大喘者不治。褐子丸主之。
蘿蔔子(一兩) 青皮 陳皮 檳榔 赤茯苓 黑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