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融一体 清骨生香寓笔端
有幸得卢锡武先生新编纂的《巴山古梅诗书画精品集》,“觅梅、伴梅、画梅、赠梅、题梅、颂梅……”首首精致小诗,古风今韵,意趣盎然,细细品读,不觉眼前梅影重重,暗香浮动。
卢锡武先生在凤凰头老图书馆有一工作室。我上班必经其门口。工作室廊道四壁挂满书画作品,色彩绚丽,磅礴大气,墨香扑鼻,让人驻足。
这里是老城区文化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至今旺盛生长着古代衙门口种植的五棵黄葛树。黄葛树台基高筑,树身挂着重点保护古木腰牌。枝丫在楼宇间交错,小区大半天空覆盖了密不透风的绿叶。满头银发,朴素而低调的卢锡武夫妇常来这里写诗作画。我与他常碰面,也借机向他讨教,久而久之成为文友。
卢锡武先生出生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咏诗撰文作画皆得其法。通读这百首诗,每首都讲究意境美、韵律美、形式美、语言美。与当下泛滥的新诗形成鲜明对比,更有一股清新之气,孤傲之气,让人爱不释手。他在《古梅赞》中写道:“巴山古梅育芬芳,蜀国一枝独绽放。傲立峰崖千百载,花开盛事乐安康。”赞的是古梅,我读到的却是他自己。卢锡武先生用了30多年的时间巡梅、画梅,他最爱的是“巴山古梅”。达州是中国梅花基地,达川区马家、百节等乡镇以及万源龙潭河都有连片成林的野生梅花。每年寒冬腊月,卢锡武夫妇挎上相机、带上画笔,到深山老林中去巡梅、写生,甚至住下来守着梅林等着开花,与腊梅对话,如痴如醉。几十年时间的观察积累、思考探索,有对古梅独特的感受,有对古代画家画梅技法的深刻领悟,有对和谐盛世和民族复兴的深刻理解,他终于突破古梅画一贯的“冷瘦”,独创盛世之梅“浓艳芳香”技法,震动画坛,也因此在国内国际享有“蜀国一枝梅”美誉。
古有诗人林逋种梅养鹤成癖,“梅妻鹤子”成为典故。其《山园小梅》一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咏梅千古绝唱。今有巴山画家卢锡武爱梅画梅写梅成痴,不输古人。他在《隐庐》一诗中写到:“茅屋间间绕梅花,清新淡雅乐品茶;益师良友论书画,隐庐朝夕看流霞。”表现的就是一个现代文人雅士形象。文人雅士之所以喜爱梅花,近代学者概括了三种原因,即清气、骨气与生气。古梅有高雅不俗的品格,坚贞不屈的气节,先春而发的生机。其实爱梅也是爱己,卢锡武先生身上透露出的就是巴山古梅的品格。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卢锡武先生是我认识的诗书画印能融为一体、贯通出色的书画家。所以他的《巴山古梅诗书画精品集》,我一定珍藏。